今年恰逢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为纪念十九世纪末的这一重大发现,天津博物馆在梳理甲骨文发现与研究的历史和吸收甲骨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遴选了120片甲骨精品,配合以馆藏商代青铜器、玉器以及相关图书,在国庆期间推出“殷契重光——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特展”,受到市民的关注。

甲骨文是商代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又称“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殷契”,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成熟文字。天津博物馆藏有甲骨1700余件,以记载内容丰富、珍贵的特点在甲骨文研究界享有盛名。为筹备本次特展,天津博物馆学委会成员、书画研究部全体工作人员等专门举办了专家论证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宋镇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宫长为、乔雁群等作为专家参加了论证会。

宋镇豪就展览的设计给出了专业的建议。他指出,天津博物馆是国内收藏甲骨质量最优的文博机构,收藏的甲骨极富特色,以藏品鉴藏年代久、甲骨片大、内容精为最大特点,此次甲骨特展充分体现了天津博物馆的收藏特色。他提议,为了更形象、完整地展现商朝社会文化,展览中可以与天津博物馆藏商朝玉器、青铜器结合展示。

宫长为则提议,展览中讲述甲骨与天津渊源的部分很重要,需要重点展示和解读,以突出天津博物馆藏甲骨的特色。

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本次推出的特展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为“楔子:甲骨文发现前的殷商研究”,旨在展现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对商朝的认识,让观众更好地认识甲骨文的意义和价值;第二单元为“重光: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回顾了甲骨文发现和研究的早期历史,重点介绍了王懿荣、王襄、罗振玉、胡厚宣、陈邦怀等人对甲骨学的突出贡献;第三单元为“探微:透过甲骨看商朝”,将馆藏甲骨和甲骨学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展示了商代祭祀、军事、内政、田猎、农业、畜牧、天文、气象、生育、疾病等诸多方面的历史信息,突出体现了天津博物馆藏甲骨片大字多、字口清晰、内容重要的特点;第四单元为“津缘:天津的甲骨故事”,反映了甲骨同天津以及天津博物馆的深厚渊源。

许多专程来天博观展的观众表示,通过这个大展,帮助大家揭开了甲骨文作为文字和占卜之物的神秘面纱,将此前根据史书上记载所想象的文明呈现在观众面前,达到了科普性与学术性的完美融合。展览展至明年4月。


责任编辑:周思杨